第158章 戛纳首映

电影结束,字幕亮起。

一部分人起身,离开,却也有很多人意犹未尽的看着屏幕,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林凡眼角余光扫视着周围,忐忑,不安,就是他此刻的心情。

原时间线,这部电影拿下了那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却没有获得欧洲三大的奖项。他不知道是导演没有报名尝试,还是尝试后失败了。

未知带来的不安,让他的心跳不由的加快,直到一声厚重的掌声响起。

突兀的掌声瞬间吸引了现场人的注意,尤其是这掌声还来自最佳的观影位置,当看到带头鼓掌的是那位老人时,其他人也停下了思考,热烈的鼓起了掌。

掌声持续了2分钟,才停止,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观众们有序的离开。

等人走的差不多了,雅各布才看向了林凡,问道:“林,你拍了一部非常感人的电影。尤其是影片中间的那场葬礼。

那个逝者家属在送别父亲时,眼含泪花对父亲遗体说的那句话<感谢你为这个家的付出>。

生活中,大多数人通常都对外人彬彬有礼,一点小事都会当成是一种恩惠,但却很少对亲人表达自己的谢意,甚至有些人觉得亲人做的事情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

或许就像你电影里的一样,只有当长辈一方走到生命的尽头,做子女的才会醒悟。”

“是啊。”

张毅谋也是一脸的回忆之色,附和道:“这对亲人真的很不公平。尤其是在我们含蓄内敛的亚洲文化里,向亲人吐露情感有时候还会被认为是软弱。”

不知道是不是想到了自己远在美国念书的女儿,国师眼里也有了一抹唏嘘之色。

感慨完,雅各布又看向了林凡,好奇问道:“林,你们国家的葬礼,都是这样的吗?”

“不,先生。

我电影里展示的仅仅是一部分汉族的葬礼。你知道的,华夏是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葬礼形式。

比如水葬,火葬,悬棺,还有天葬。葬礼仪式虽然不同,但大多都带着期望离世长辈能够升入天堂的美好愿望。”

接下来的数分钟,林凡介绍起了华夏各式各样的殡葬传统。

为了拍摄入殓师,他之前也积累了不少相关知识。所以说起这个,那也是头头是道。

放在国内,大概没有一个74岁的老人会愿意和人讨论死亡这种话题。但雅各布不同~

西方人对死亡并不像儒家文化体系下的亚洲一样的保守,在一些虔诚的天竺教徒看来,死亡就是回归上帝的怀抱,然后享受永恒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