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老朱千古一帝的争议

实际算起来,朱元璋还不一定是功过参半,甚至过大于功。

“是,是臣妄言了,殿下恕罪。”这个官员都快磕出脑震荡了。

朱雄英摆摆手,“起来吧,别磕了,下回说话过脑子。”

“谢殿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这个官员长舒一口气。

妈的,命保住了。

朱雄英说道,“其实纵观历史,几千年来,能被公认为千古一帝的,只有三个人,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仅此而已,至于原因,我们这个民族,华夏族群是秦始皇铸骨,汉武帝铸魂,唐太宗铸身,才有我华夏亘古不朽之基业,这三人可谓实至名归,其余人是非功过,千秋对错均有争议。”

“殿下所言甚是,臣等敬服。”

众人异口同声的高呼道。

朱雄英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其实说太上皇是千古一帝,理由无非就是崛起布衣,驱鞑复中罢了,这可为千古一帝。

但当初领导起义军,是太上皇在夺郭子兴的权吧?小明王韩林儿活的好好的,大明要开国了,他就死了。

元末乱世,他但凡敢跟陈友谅他们一样真刀真枪的拼,最后角逐获胜,他为千古一帝,再无半点争议。

可是事实他躲后面坐看华夏儿女被屠戮,死于战火,坐看抗元英雄刘福通他们与元朝两败俱伤。

最后他出来横扫残军,这种行为,令人齿冷,开国之时他把驱鞑复中之功全加他一人身上了,他不想想他背的起吗?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是不假,但是得要点脸,坐看百姓饱受战火,其实在那个时候,谁做皇帝重要吗?

难道要想的是谁来做皇帝,而不是先共同对外,驱逐鞑虏?内部这么打,那是自己的事儿,对吧。

外敌入侵,不应该一致对外吗?过后再角逐天下,太上皇坐看鹬蚌相争,自收渔翁之利,就这一点,他不如陈友谅矣。

不是孤自己往自家脸上摸黑,孤只是不想粉饰真相,事实该是怎么样就是怎么样,大大方方的,坦坦荡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