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样的赞誉,包括老年朱棣在内的所有人无不感到无比荣耀。
朱元璋更是笑逐颜开,“始皇帝呀,你不知道吧,现在立在面前的这五个人,
每一个都是曾经执掌朝纲之人呢!”
“什么?每人皆为皇帝?”嬴政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看了一眼旁边的张北玄,朱元璋解释说:“若非有他,咱也不会知道原来咱的后代中有这么多出色的孩子。”
随后,
朱高炽则是详细地讲述了,关于永乐时期的故事,以及那一段岁月里发生的种种。
听罢这一切,嬴政沉默良久,眼神深处唯有羡慕之情。
通过观察朱元璋及其后代,让他深深地意识到一件事,
对于一个王朝来说,一位贤明且能够延续前人造诣的接班者,究竟有多么关键的作用。
永乐时期,在朱棣的带领下,达到了新的高度,无论是编撰《永乐大典》还是郑和航海抑,或北伐蒙古等一系列伟业,无疑证明了他的能力与智慧。
这一点,已经足以让作为父亲的朱元璋,为之欣慰骄傲;
而且令人更加赞叹的是,在其身后继位者,依旧保持住了这样的优秀传统。
代有英豪出现,使得嬴政几乎快要垂涎欲滴;
相较而言,自家的大秦国,却很难找到可以放心托付江山重任的人选,
即便是被视为希望所在的大儿子,也不完全令他放心满意。
真是越比较越心酸啊。
“始皇帝,不必再想了,你跟咱已经将皇位禅让,成了太上皇,朝廷中的事务就不再插手了。”
朱元璋似乎察觉到了赢政的心态转变,便安慰道:“咱家四子的长子曾说过,每一代人都有他们的责任和使命。”
“咱们都老了,也应该享受一番闲适的生活。未来的国家大事,让年轻人去承担吧。”
赢政深深地叹了口气,表示赞同:“你说得对,老朱,我们即使想要插手,又能维持多久呢?”
“况且我们又不能像张神仙那样,修成了神仙般的境界。”
赢政的心绪总算平静下来了,刚才也只是心中略微羡慕罢了,并没有其它过多的情绪。
朱家历代都能出现真龙天子,这是国家的命运和上天的安排,其他人只能感叹。
朱元璋开怀大笑道:
“就是这个理!来吧,继续畅饮!”
那天夜晚,
赢政和朱元璋两人饮酒至醉,而年长一些的朱棣等人也与赢政交谈甚欢,宴会进行得很成功。
三杯两盏过后,
年迈的朱棣,步履蹒跚地来到张北玄跟前,笑容满面地说:“张神仙?老头子我有一个小小的心愿,不知道能否满足我?”
赢政与朱元璋都放下了酒杯,好奇地看着老年朱棣,不知他会提出什么样的要求。
张北玄却似乎早就知道了他的想法,微笑回应说:“老人家但说无妨,只要力所能及之处,我定会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