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好龙门所城的各种事项,大军带从龙城搜刮来的物资继续往西。
“陛下,大喜啊!”
黄宗羲兴冲冲地跑了过来,行礼之后叫道:“陛下,龙城治下的万全卫所发现大量煤炭,我们可以在这里开矿了!”
朱由校嘴角不受控制地往上扬.
龙城土地贫瘠,根本养不起龙城的所有百姓,朱由校一直在头痛这个问题,常言道无事生非,哪怕自己有足够的粮食把他们养起来,可没事干总是不行的。
忽然听到这里煤炭,那只要建矿就可以解决大部分百姓的衣食,这怎么不让朱由校开心。
“太好了!”
朱由校道:“迅速组织人手建矿。那个黄宗羲,你看能不能把轨道修建到龙城?”
黄宗羲一愣,他只关注到了煤炭却没注意到运输,陛下忽然发问,倒令黄宗羲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
“陛下,龙城距离京城约三百里,臣计算过了,现在筑一里轨道需银百两,这三百里路大约要三万银啊!”
朱由校见黄宗羲面露难色,笑道:“黄大人,你不必太在意赚钱。轨道这个玩意日行百里,运输量又大。如果能将宣府,大同等军镇全部用轨道连接起来,那么我大明北境将会安如泰山。区区三万银而已,你尽管去做。”
黄宗羲也笑了:自己老是考虑经济效益,却忘记了轨道的军事作用。如果真能将宣大和北京用轨道连接起来,那么蒙古再无南下的机会。
“臣明白了,回头就去安排。”
黄宗羲声音停顿了一下:“正好龙城有许多罪人,那也省得拉回京城了,直接让他们在轨道上做事吧!还有,宋应星的皇家农场已经搞定了土豆和番薯。土豆亩产七百斤,番薯亩产六百斤,比寻常作物足足多了一倍有余。陛下圣明,大明有福了!”
朱由校急忙上前两步,盯着黄宗羲道:“才区区增产一倍?”
黄宗羲有点无奈,“陛下,能增产一倍已经很好了。特别是土豆耐寒抗冻,又不怎么需要管理。实在是北方农民的福音啊!”
朱由校略有点不爽―――后世不是说土豆能产千斤甚至几千斤的吗?才区区六七百斤,差点意思啊!
黄宗羲道:“陛下,土豆和番薯是新作物,我们对它们还不熟悉,待耕种个两年,想必宋应星大人一定能找到增产之法。”
朱由校摆摆手,道:“这些事情你上点心。民以食为天啊,如果各个地方都能保证吃食,那才是大臣的最高功勋!”
黄宗羲道:“臣等明白,陛下实在是宅心仁厚啊!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