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学府焕新,革新扎根育贤才

他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诸位学究,你们口口声声说新学误人子弟,可曾想过,墨守成规才是真正的祸害!”

一位白须飘飘的老学究站了出来,指着皇帝怒斥道:“大胆!圣贤之道岂容你随意诋毁!你这些所谓的‘新学’,不过是奇技淫巧,雕虫小技,如何能与圣贤之言相提并论!”

李豪冷笑一声,那笑声中带着不屑,说道:“老学究,你可知道新学中的天文之术,能预测风雨雷电,让百姓提前知晓灾害,这难道是奇技淫巧?新学中的医药之术,能救治无数以往被视为绝症之人,这难道不比你口中的圣贤书更能济世救人?”

“圣贤之言固然重要,”李豪不卑不亢地回应,“但时代在发展,我们不能故步自封。试问,若只读圣贤书,如何能制造出坚船利炮,保卫我大唐江山?如何能发展农耕技术,让百姓丰衣足食?”

“强国在于民心,而不在于奇技淫巧!”老学究吹胡子瞪眼,唾沫星子四溅,那飞溅的唾沫星子似乎都能被看到。

李豪微微一笑,从袖中取出一张图纸,展开后,上面画着一些复杂的机械结构。

“此乃水力纺织机,可日产布匹数百匹,远胜人力百倍。请问各位学究,这是奇技淫巧,还是利国利民之策?”

几位学究面面相觑,哑口无言。

他们从未见过如此精妙的机械,更无法想象它能带来的巨大效益。

小主,

李豪趁热打铁地说:“诸位学究,莫要再固步自封,若大唐皆如你们这般顽固,迟早被他国超越,你们担当得起这千古罪人之名否?”

李豪继续说道:“新学并非要摒弃传统,而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要学习圣贤的智慧,也要学习新的知识,才能让大唐更加繁荣昌盛。”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的学子们,语气更加激昂:“你们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不要被陈腐的观念束缚,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才能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他的话语如同一把利剑,刺破了笼罩在学府上空的阴霾。

学子们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纷纷鼓掌叫好,那掌声如同雷鸣般响亮。

几位老学究则面露惭色,低头不语。

“诸位,”李豪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新学之路,势不可挡!我期待着,与诸位共同见证一个崭新时代的到来!”

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突然,人群中传来一个清朗的声音:“且慢!”

江南四大才子,素来以文采风流闻名天下,此刻却站到了皇帝身旁。

为首的才子手持折扇,风度翩翩地开口:“我等四人虽醉心诗书,却也明白,时代在变,我辈读书人更应与时俱进。殿下推行的新学,并非要我等尽弃圣贤之道,而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融入新知,方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我大唐文化。”他话音刚落,其余三位才子也纷纷附和,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将新学的益处娓娓道来。

他们妙语连珠,口若悬河,说得反对者面红耳赤、节节败退,他们的话语如同炮弹般轰向反对者。

学子们大声叫好,欢呼声此起彼伏,那欢呼声震得人的耳朵嗡嗡作响。

渐渐地,那些原本持反对意见的学生也开始动摇,他们眼中闪烁着思考的光芒,窃窃私语起来。

“原来新学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不堪……”“是啊,或许我们真的应该尝试接受新事物……”

越来越多的学生表示愿意接受新学,学府内的气氛也逐渐缓和。

李豪感激地朝江南四大才子微微颔首。

这时,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缓缓走入学府。

他身穿儒袍,手持书卷,正是大唐文坛巨匠——韩愈。

他走到讲台中央,目光扫过众人,朗声道:“老夫今日前来,是想与诸位分享一些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