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靖(认真地回答):“陛下,大部分地区的水利设施基本完好,但也有一些地方的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影响了农田的灌溉。臣建议,由工部牵头,各地配合,对水利设施进行一次全面的修缮和维护。”
【朱元璋看向工部尚书李敏,李敏立刻出列,表态道。】
李敏(坚定地说):“陛下,工部定会全力配合。臣将派遣专业人员前往各地,对水利设施进行详细勘察,制定修缮方案,尽快组织人力物力进行修缮,确保水利设施能够正常运行,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
【朱元璋满意地点点头,说道。】
朱元璋(欣慰地说):“好,民生之事,关乎国家的稳定与繁荣。你们务必将此事办好,让百姓安居乐业。”
第五幕:科举教育论
【时间】:礼部尚书牛谅再次出列,此次他要奏报的是科举与教育方面的事务。】
【地点】:奉天殿
【牛谅(恭敬地说):“陛下,今年的科举考试即将举行,臣等已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为了选拔出更多优秀的人才,臣建议在考试内容和形式上进行一些改革。”
【朱元璋饶有兴趣地问道。】
朱元璋(好奇地说):“哦?有何改革建议,说来听听。”
【牛谅(条理清晰地说):“陛下,臣认为除了传统的经义、策论之外,可增加一些与实际政务相关的内容,如治理地方、处理民生问题等。这样选拔出来的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朝廷的需要,为国家的治理贡献力量。”
【朱元璋听后,微微颔首,觉得颇有道理。】
朱元璋(赞同地说):“此建议不错。科举乃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所选之人当能学以致用。牛爱卿,你可会同翰林院等相关部门,制定详细的考试改革方案,务必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牛谅领命退下。这时,国子监祭酒宋讷出列,奏报教育方面的情况。】
宋讷(恭敬地说):“陛下,如今国子监的学生数量日益增多,但师资力量略显不足。臣建议,选拔一批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学者担任国子监的教师,以提高教学质量。”
【朱元璋思考片刻后,说道。】
朱元璋(沉稳地说):“教育乃国之根本,培养人才关乎国家的未来。你可在全国范围内选拔优秀的学者,给予他们优厚的待遇,让他们安心教学。同时,要加强对国子监学生的管理,培养他们的品德和才能,为我大明培养出更多的栋梁之材。”
【宋讷领命,朝堂上关于科举与教育的讨论暂告一段落。】
第六幕:朝会尾声
【时间】:随着各项事务的讨论结束,早朝已近尾声。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上,目光扫视着群臣,神色庄重。】
【地点】:奉天殿
【朱元璋(语重心长地说):“今日朝堂之上,诸位爱卿各抒己见,为我大明的发展出谋划策。朕深感欣慰。但要记住,我大明的江山来之不易,每一位官员都肩负着重大的责任。无论是军事防御、民生经济,还是科举教育,都关乎国家的兴衰荣辱。你们务必尽心尽力,不可有丝毫懈怠。”
【群臣纷纷跪地,齐声高呼:“臣等谨遵陛下教诲,愿为大明的繁荣昌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朱元璋微微点头,说道:“退朝吧。”
【群臣缓缓退出奉天殿,新的一天,大明王朝在这忙碌而又充满希望的朝会中,继续沿着洪武皇帝朱元璋规划的道路前行。而这五月的朝堂风云,也将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段重要篇章,见证着大明王朝的成长与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