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白:年轻知县的提议,虽然充满了希望,但在现实面前,却显得如此无力。这些官员们深知朱元璋的性格,他一旦下定决心,很少有人能改变他的想法。他们的命运,此刻就像风中的落叶,飘摇不定。
第三章:朝堂上的争辩
早朝的钟声响起,官员们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进朝堂。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上,目光如炬,扫视着下面的群臣。
朱元璋(冷冷地说):“今日,朕要听听你们对空印案的看法。谁先来?”
一位老臣站了出来。
老臣(战战兢兢地说):“皇上,老臣以为,地方官员携带空印文书,虽然违反了规定,但他们也是为了方便办事,并无恶意。还望皇上能从轻发落。”
朱元璋(冷笑一声):“方便办事?这分明是对朕的欺骗,对朝廷律法的蔑视!若不严惩,何以服众?”
旁白:朝堂上,支持严惩和请求从轻发落的官员分成了两派,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支持严惩的官员,大多是为了迎合朱元璋的心意,同时也想借此机会打击异己;而请求从轻发落的官员,则更多地考虑到了实际情况和官员们的无辜。这场争论,表面上是对空印案的看法,实际上却是朝堂上权力斗争的一种体现。
这时,一位御史站了出来。
御史(义正言辞地说):“皇上,这些官员公然违反律法,若不重罚,日后朝廷律法将形同虚设。必须严惩,以正国法!”
旁白:御史的话,得到了朱元璋的认可。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满意,对于那些敢于挑战他权威的人,他绝不会心慈手软。在他看来,只有用严厉的手段,才能震慑住这些官员,维护朝廷的威严。
第四章:冤屈与挣扎
在大牢里,关押着许多因空印案被抓的官员。他们面容憔悴,眼神中充满了绝望。
一位中年官员(捶打着牢门,大声喊道):“我冤枉啊!我从未贪污受贿,只是为了方便核对账目才带了空印文书,为何要将我关在这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狱卒(不耐烦地说):“喊什么喊!皇上说你们有罪,你们就有罪,再喊小心挨板子!”
旁白:这些被关押的官员,其中不乏清正廉洁之士。他们一心为百姓办事,却因为这所谓的“空印案”,被关进了大牢,面临着生死考验。他们的冤屈,在这冰冷的大牢里,无人诉说。而狱卒的冷漠,更是让他们感到心寒。
此时,一位年轻的官员走了过来。
年轻官员(轻声安慰):“大人,您先别着急。或许事情还有转机,咱们再等等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