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的大臣也坐不住了,如果恩科取消了,后续的人才怎么接续?
文臣的势力已经远远不如以前,如果不赶紧引进新的进士,拿什么去和皇权对抗,怎么和那些贵族武将较量?
官场沉浮多年,个个都成了油滑的老手,哪里还有刚入官场的热血青年,任人摆布,容易控制!
“陛下,恩科关乎国家大计,怎能轻易放弃?”众文臣喊冤,要是在几年前,早就让皇上认错了。
朱由校面不改色,“如果科举只能产出像苏州府那样的官员,朕宁愿不办。”
孙阁老劝说道:“陛下,大明的国家体制特殊,官制有一定之规。这几年都没开科举,再拖下去,官职空缺的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朱由校一脸疑惑,如果不是座上的人都能影响国策,他几乎怀疑孙阁老是不是在开玩笑。
大明缺银子,缺粮草,缺能打胜仗的士兵,这些都可信,但缺官员?
何时听过大明缺官员?
只见有人在吏部候选多年,头发都熬白了还没补上一个职位,从没听说过官位空着没人要!
孙承宗虽然心里不愿接受,但现实就是如此残酷,因为大明的官,实在太少了。
“陛下,咱们的六部暂且不说,单讲州县,一个县也就几个县令、县丞,科举停了好几年,官员数量只减不增,再不举办恩科、重启科举,朝廷可能会面临无人可派的尴尬局面。”
朱由校这才恍然大悟,官和吏,虽然常常一起被提起,但实际上差别大得很。
官做决策,吏负责执行,如今官不够用,确实是个问题。
“官不够,直接从吏中继续提拔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