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许昌风云(中)

荀彧跪接“传国玉玺”,拿到手中后,荀彧反复的查看这块宝玉,它的造型和颜色都与传说中的传国玉玺无二。董承还专门指着玉玺的一块微小的缺角说道:“这块残缺是王莽篡权时给造成的,恰恰说明这是真的传国玉玺!而且我也曾经暗中找宫中的老太监询问传国玉玺的模样,都与此物无二!”

荀彧如获至宝的捧着玉玺,之后反复观瞧并且问道:“此物是袁尚赠与你的?”

“是袁尚的谋士辛毗!当初他来许昌用俘虏的吕常赎回荀谌时曾经私下见过我。袁尚托辛毗把至宝送到我手中,他的意思是如此代表国家权力和社稷神器的宝物应该奉给陛下,这才是物归原主!但是碍于曹操的存在,所以只能把此物暂时放在我处。直到有朝一日,陛下能够重新获得自由时,再把传国玉玺给到天子!”董承动情的说道。

荀彧连忙把密室中自己的一个高等木匣取出来,之后把传国玉玺放在其中。但是他心中仍有疑惑,问道:“单凭此物,也不足以说明袁尚是心系天子的汉臣呐。”

董承闻言不禁大怒:“荀彧!你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若是袁尚有这等权势、军队、地盘,自己拥有传国玉玺,为何不学他的叔叔袁术称帝?何苦还要把如此至宝千辛万苦送到我处?!他若有不臣之心,又有此宝物,索性称帝又有何不可?即便不称帝,这等宝物,若非心中无私之人,对汉室忠诚,心系天子之人,又如何会交出?!”

荀彧思虑半晌,点点头,说道:“是的。正如国丈所言,袁尚若想称帝有不臣之心,当用此物称帝,或者留在日后称帝。何必要给到你的手中?的确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董承闻言知道荀彧的思想发生了转变,心中大喜,之后添油加醋的说到很多袁尚的特点,说从邺城传出的消息和文章,从来没有让袁尚对天子取而代之的文笔,反倒是大多抨击和讽刺曹操专权擅权,把天子当傀儡的文字。而且袁尚进军官渡攻打陈留,一路上都是散播讨伐曹操的檄文,而没有半点对皇室的不敬。

荀彧叹了一口气,说道:“国丈所言不虚。袁尚从未有过僭越皇权之言,更是接受朝廷大将军的册封。檄文口号中也讲清君侧,讨伐曹操,并无对天子的任何不敬。”

董承这时起身,整理好衣服,之后他恭敬的给荀彧施大礼,整个人拜倒在荀彧身前,并且埋首恳言道:“恳请荀令君助我等保全天子留在许昌,等候袁尚兴师勤王!辅保陛下脱离曹操之掌控!重获天子之身,天子之威,天子之权!”

荀彧立在董承面前一直在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

他知道董承是保皇党的核心人物,位高权重,皇亲国戚,他对袁尚的信任和对曹操的不满与反对,今晚都展示在自己面前。董承是冒死说出这些话,因为荀彧一旦拒绝董承的提议,董承势必会被荀彧抓起来下狱,接着就是夷灭三族!

但是荀彧又是保守之人,让他放弃追随十年的曹操,进而在曹操最困难的时候与他决裂和切割,转而带着天子去投靠曹操的死敌!荀彧内心觉得于心不忍,但是曹操以往的行为又历历在目。

一方是限制皇帝监视皇帝,把持朝政军权的曹操;另一方面是主动奉上传国玉玺,号称只是清君侧的袁尚。

荀彧内心的天平在偏移。如果没有董承的今夜到访,荀彧也在犯愁如何带着天子和朝廷迁往淮南。真的可以说是前程堪忧,未来不可知!

若是真的如同董承所讲,袁尚愿意做汉臣,忠臣,服侍天子,逐渐还权力给天子,这汉室算是转危为安了!荀彧本人也算是居功至伟,可以为自己多年的坚持和付出得到一个满意的结果了。

问题就是荀彧并不了解袁尚,让他抛弃曹操选择袁尚,把朝廷和天子交托给此人,他还是很不放心的!

董承此时埋头继续说道:“荀令君!值此国家危难之际,你切不可感情用事,我知曹孟德对你极好,也极其看重,委以重任,但是他对天子的态度你不可忽视!不能因为曹操对你好,你就忽视了曹操对天子的所作所为!退一万步讲,即便袁尚没有那么忠诚,最多也就是同曹操一样,圈禁天子以作傀儡!那个时候的局面也不会比现在更差!反倒可以免除天子颠沛流离、提心吊胆之苦!何况袁尚已经奉上传国玉玺!这等忠心哪个诸侯能做到?荀令君,当断则断!”

荀彧听了董承的话,最终长叹一口气,叹道:“时值今时今日,曹公大势已去,仓惶东逃,的确不该把天子再交托给他服侍了。不如以静制动,让天子和朝廷静待袁尚吧!希望我们这次没有赌错!袁尚是一位心系天子的汉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