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叶挺独立团、第七军第八旅和第八军在安仁、衡阳地区集结后,分三路向长沙挺进。”
“此后几天,娄底、湘乡、宁乡、浏阳、李陵、湘潭陆续被攻克。”
“7月11日,也就是广东北伐军主力正式开拔的第三天,先遣队进占长沙,迫使叶开鑫率残部退守汨罗江北岸。”
李世民:这个唐生智之前碌碌无为,没想到加入北伐军之后直接起飞了,转眼间成了战无不胜的名将。
吴佩孚随便派来的人马就把唐生智打得找不着北,他还以为唐生智此人甚是平庸。
不曾想加入北伐军后,仿佛激发了斗志一般,直接崛起了。
短短数天,接二连三的攻克城池,哪里有一点之前庸碌的样子。
照这种情况下去,他觉得唐生智此人的潜力还不止于此,大概率还会取得更高的战绩。
到了那个时候,北伐军内部怕是会出现新一轮的内斗。
毕竟唐生智有反叛自立的前科,就说明此人也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
现在要是唐生智取得一系列的战绩,在北伐军中的威望也将急剧攀升,必然会助长唐生智内心深处的野心。
当然了,他非常清楚,唐生智的野心有多大,这要取决于其接下来在北伐战争中的表现。
但是按照唐生智越打越猛的现状来看,他猜测唐生智接下来恐怕会取得更大的战绩,从而为唐生智膨胀的野心增添更多的筹码。
“就在北伐军高歌猛进的时候,吴佩孚还在北方与冯玉祥的国民军死磕。”
“面对湖南传来的告急电,吴佩孚不为所动,表示南口一日不下,则本总司令一日不南返。”
“对此,曹锟很不能理解,就派人劝说吴佩孚放弃南口军事,早日回武汉部署湘鄂防务。”
“但吴佩孚不买老大哥的账,坚持不南下。”
“吴佩孚认为国民军已经扛不住了,只要自己再加一把力,定能取得大胜。”
“事实上,吴佩孚的判断没错,国民军真的坚持不住了。”
“8月,在吴、张、阎三路大军40万人猛攻下,国民军放弃张家口退往绥远。”
“然而,吴佩孚忘了一点,国民军控制的地盘战略纵深很大,一时半会儿不可能被围歼。”
“而同时期的北伐军已经完成了休整,正在筹划第二阶段战役。”
“见自己玩脱了,吴佩孚只好留下一部分兵力与奉军、晋军继续追击国民军。”
“然后抽身南下,回武汉部署防务。”
“吴佩孚南下期间,给孙传芳拍去电报。”
“催促孙传芳动员闽、赣两省军队进攻广东,另派一支精兵由赣入湘,以抚长沙之背。”
“在吴佩孚看来,孙传芳是他的小弟,他对孙传芳有知遇之恩。”
“要是没他的提拔,孙传芳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现在他让孙传芳来帮忙,这小子不敢不来。”
“然而孙传芳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吴佩孚虽然重用过自己。”
“但如今之成就,是自己打下来的,自己与吴佩孚仅有互相利用的关系,无所谓知遇之恩。”
“现在曹锟倒了,吴佩孚又一蹶不振,此后直系便唯他独尊了。”
“所以孙传芳收到电报后,便选择了按兵不动,对两湖战场一副坐观成败的态度。”
朱棣:现在越看越觉得反冯玉祥联军是一群乌合之众,不仅身为主帅的吴佩孚看不清战场形势,就连联军盟友孙传芳也是目光短浅。
作为联军主帅,判断战场形势是最基本的。
战略纵深这种问题在一开始就应该重点留意,而不是到了危急关头才想到此事。
都快要陷入敌方的两面夹击之中,还不能看清形势。
如此做派,想要取得最终的胜利根本就不可能。
当然了,相比于吴佩孚,他对孙传芳的短浅目光更为不屑。
双方原本就是盟友,都有同一个敌人,在这种危急关头更应该齐心协力才对。
可偏偏到了如此地步,还要选择坐山观虎斗,按兵不动看着盟友遇难。
如此愚蠢的行为,他都已经可以预料到孙传芳最终的悲惨结局。
北伐军刚刚到来,正是根基不稳的时候。
这时候吴佩孚和孙传芳双方要是通力合作的话,很有可能会扭转乾坤,可偏偏目光短浅的孙传芳错失了绝佳时机。
“这时候的吴佩孚手上还有十余万人,孙传芳约二十万人。”
“如果两家联手,趁北伐军立足未稳,是有可能逆转战局的。”
“但孙传芳选择做观成败,这对北伐军而言,只能用撞了大运,形势一片大好来形容了。”
“8月12日,北伐军总司令部移驻长沙,蒋介石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分三路进军。”
“第四军、第七军、第八军组成中路军,由唐生智指挥,直取武汉。”
“第二军、第三军组成右翼军,在醴陵、攸县集结,由朱培德指挥,负责警戒江西的孙传芳军。”
“第六军和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师组成左翼军,由蒋介石指挥,为总预备队。”
“三天后,战斗打响,中路军突破汨罗江防线,然后一路北上攻克岳阳。”
“吴佩孚军溃不成军,纷纷退入湖北。”
“8月22日,叶开鑫残部万余人和吴佩孚急调来的一个混成旅。”
“在粤汉铁路上的丁四桥要隘布置防线,企图凭险固守。”
“8月26日,北伐军第四军集中六个团的兵力向丁四桥发起攻击。”
“激战期间,双方互有胜负,丁四桥几度易手。”
“吴佩孚担心丁四桥守不住,亲临前线督战,下令退却者杀无赦。”
“同一天,第四军第十二师师长张发奎抵达前线,也下达了决一死战的命令。”
“8月27日拂晓,张发奎亲率第四军第三十五团从正面奋勇冲杀。”
“北伐军视死如归,前仆后继。”
吴佩孚:孙传芳实在是可恨,忘恩负义也就算了,目光也如此短浅,害得我面临如今的窘境。
要不是他的知遇之恩,孙传芳根本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
可这个忘恩负义的小人,丝毫不知道感恩,他当初的提拔都喂了狗了。
再说了,他让孙传芳行动并不仅仅只为了他自己,也同样是为了孙传芳。
可孙传芳这小子丝毫不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就为了独尊直系势力,选择袖手旁观,以至于错失了联手对付北伐军的绝佳时机。
要是他和孙传芳联手,北伐军肯定不会像如今这般顺利推进。
而他也不会遭遇大败,被曾经的小弟打得溃不成军。
一想到曾经的小弟纷纷和自己作对,一个不顾及往日情分选择作壁上观,一个加入敌军往死里攻打他,他就气不打一处来。
“恰在此时,叶挺独立团迂回至吴军侧后,突然发起猛攻。”
“吴军腹背受敌,被俘2000多人,余部狼狈退守贺胜桥。”
“8月30日,第四军和第七军一部攻打贺胜桥。”
“战前,吴佩孚从后方调来两个师增援,并再次下达死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