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愿闻其详,还请颜部长不吝赐教!”郑柞一听有办法解决这个困扰安南兵工制造业已久的问题,便立刻打起了精神。
颜楚杰道:“办法其实也简单,放慢加工速度,确保工匠造出的每一个部件都能达到和我国的原产品一样的品质,每一个装配环节都能原封不动地照搬我国的工艺,达到这样的要求才算合格品,到时候你们可以再看看交付给军队的武器装备,是不是会有所改善。”
郑柞闻言微微皱了皱眉头,颜楚杰所说的道理很简单,他不是没听明白,但要将其付诸实施,却还是会有一些实际的困难。
首先安南是付出了很高的价钱才获得了海汉转让的这些兵工技术,短期内的生产成本其实并会不比从海汉直接购买便宜多少。而安南之所以要不惜代价地得到这些技术,一是为了确保本国所需的武器装备不会因为某些不可抗力而突然被海汉中断供应,二则是因为从海汉购买武器的交货期非常长,且每次购买的数量也会受到限制,这都大大延缓了本国军队更换装备的速度。
安南认为在实现这些武器装备的自产之后,这些问题便可迎刃而解。但颜楚杰现在建议安南放缓武器装备的制造速度,提高工艺水平来保证产品的质量,这就意味着产能将会明显下降。
安南目前掌握的生产工艺,所拥有的生产设施,和参与制造的工匠,都无法与海汉达到同一水平,因此引入这些兵工技术后的产能本就与海汉有着一定的差距,如果现在按照颜楚杰的建议再降低一些,那产能还未必能赶得上直接从海汉购买,肯定难以满足本国军队的装备更换需求。
颜楚杰见郑柞沉默不语,也能猜到几分对方的心思,当下继续劝说道:“小王爷,兵工制造技术本来就非一朝一夕之功,我国能够掌握并熟练运用这些高深技术,那是因为在此之前已经有了一两百年时间的积累。说实话贵国目前只是学了几个月的皮毛本事,很难一口就吃成个胖子,要想达到我国的兵工水平,还是得慢慢积累经验才行。”
郑柞这才应道:“颜部长言之有理,只是从贵国引入这些技术已有一年多时间,产能和品质却是一直都不够水准,不免让人有些失望。”
颜楚杰道:“贵国还是得再耐心一些才行啊!小王爷你想想,如果贵国工匠连最基础的这些武器装备制造技术都未能熟练掌握,那日后想要从我国引入更先进的兵工技术,实现的难度岂不是更大?”
颜楚杰还有几句没有说出口的潜台词,到时候即便把这些先进兵工技术教给你,你没有合格的匠人和生产工艺,也还是一样造不出合格的武器装备。不过这话说出来肯定会对郑柞有点打击,所以颜楚杰还是没有直接点明,但他相信郑柞这种聪明人应该能体会到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
郑柞当然能听懂颜楚杰的弦外之音,他自己也曾在三亚这边短暂留学过数次,对海汉的工业体系也略有了解,心知颜楚杰所说的确是实情,海汉所具备的制造业经验和技术基础,是安南短时间内学不到也效仿不来的。
这种需要长期积累的领域无法一蹴而就,安南想要在这方面完全赶上海汉的水平也不太现实。当前比较可行的目标,还是尽力保持目前的发展方向,一方面培训技术人员,一方面积累相关的经验,保证安南能够在海汉牵头的军事联盟中坐稳第二把交椅的位置。
其他都好说,但这第二把交椅能不能坐稳,也同样涉及到与福建方面的竞争。如今已经引进海汉兵工技术的势力,安南并不是唯一一家,福建许家军也同样掌握了一些海汉制式武器装备的制造工艺。
而且得益于福建本身在航海领域的良好基础,许家军的造船能力要远远胜过安南,这使得他们在引入了探险级战船的建造技术之后,新战船的建造和下水速度是要明显比安南快了不少。
关于这一点,安南无需通过复杂的情报战去获取信息,仅从最近这一年多时间里,双方随海汉一起出兵的行动中便可一窥端倪。福建水师中探险级战船的比例明显是要比安南水师高得多,这么多制式战船可不是靠每年的限量军火订单能得到的,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由其自行建造了其中的大部分。
安南方面很清楚海上武装力量的发展速度或许难以跟福建方面匹敌,但陆军方面显然是安南更具优势一些,至少兵力方面要远远超过了福建许家军,所以安南目前的策略对枪炮等武器装备的制造极为重视,希望能通过加速列装新式武器来让本国陆军拥有更强的实力,从而得到海汉更多的信赖和倚重。
这也是为何郑柞对武器制造的工艺如此在意的原因,陆军武器的产能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安南军的实力提升速度,进而将会影响到安南的国际地位。而海汉所举办的外军学员比武,对安南来说也具有类似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