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和萧处楠穿越到了清朝,你们可能会遇到以下一些有趣的历史事件和文化特色:

1. **清朝的建立与发展**:你们可能会见证清朝的建立,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由满族建立,以及清朝的扩张和统一全国的过程。

2. **康熙帝的天花之战**:康熙帝在幼年时曾患天花并幸存下来,这使他对天花有了终身免疫力。康熙帝在位期间,对天花的防治非常重视,推动了清朝天花防治的系统化。

3. **乾隆下江南**:乾隆帝喜欢南巡,你们可能会在江南遇到乾隆皇帝,并且有机会见识到沿途官员富商如何极尽争奇斗异之能事来讨好皇帝。

4. **文化繁荣**:清朝文学以小说为最突出的成就,其中《红楼梦》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同时,清朝诗词创作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如纳兰性德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等。

5. **戏曲艺术**:昆曲、京剧等剧种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尤其是京剧,被誉为“国粹”。

6. **满汉全席**:你们可以品尝到清朝的宫廷盛宴,满汉全席是一种集合中国满族和汉族饮食特色的巨型筵席,极为奢华。

7. **科技成就**:清朝科技在总结前代成果的基础上,也有所发展,如《康熙字典》的编纂等。

8. **鸦片战争**:如果你们穿越到了清朝中后期,可能会经历鸦片战争,这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9. **太平天国运动**:1850年,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南方爆发,清朝面临内忧外患,社会动荡加剧。

10. **清朝的灭亡**:如果你们穿越到了清朝末期,可能会经历辛亥革命的爆发和清朝的灭亡,这是中国封建帝制的终结。

这些体验将使你们对清朝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注:摘自百度百科:

清朝

清朝(1616年-1911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初称后金。从努尔哈赤建国起,总计296年,共传十二帝。从皇太极改国号为清起,共计276年。从清兵入关,建立全国性政权算起为268年。1616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建国,建元天命,国号金,或称后金,群臣上尊号为覆育列国英明皇帝,自尊为天命皇帝。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明将吴三桂降清,多尔衮率领清兵入关。入关后20年时间里,平定大顺、大西、南明等政权。康熙时期统一台湾,完成全国统一。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中国的传统社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就。土地增垦,物产盈丰,小农经济的社会生活繁荣稳定,综合国力强盛。鸦片战争之后,清朝多次遭外国列强入侵。为积极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先后进行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等近代化的探索和改革。1912年2月12日,溥仪退位,颁布了清帝退位诏书,清朝灭亡。清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清朝统一蒙古诸部,将新疆和西藏纳入版图,积极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乾隆年间,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世界大国的格局最终确定。全盛时期的清朝,西抵葱岭和巴尔喀什湖,西北包括唐努乌梁海,北至漠北和西伯利亚,东到太平洋(包括库页岛),南达南沙群岛。包括50多个民族,国家空前统一。期间中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也推向最高峰。清朝前期农业和商业发达,江南出现密集的商业城市,全国出现大商帮。在此基础上,人口突破四亿,占世界总人口的近一半。

中文名

清朝

外文名

Qing Dynasty

别 名

大清国、满洲国 [274]、皇清 [277]、圣清 [277]、中华大清国 [278]

时间范围

1616年 至 1911年 [2] [280]

帝 王

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等

都 城

北京(1644年以前在盛京)

语 言

汉语、满语、蒙语、藏语

货 币

银子、银元、铜板、铜钱

开创者

皇太极(努尔哈赤实际奠基)

国 旗

黄龙旗(1889-1912)

中枢机构

军机处、内阁、六部

军事制度

八旗制度、绿营、清末新军

历史贡献

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奠定中国版图、奠定中国人口大国基础

主要城市

盛京、承德、江宁、苏州、西安、成都、广州、伊犁、喇萨、乌里雅苏台等

国 歌

《巩金瓯》

人口数量

4.36 亿(1851年)

主要民族

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等

疆域面积

1316万平方公里(1820年;1790年代含羁縻地达1470万平方公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监察机构

都察院

目录

1国号

2历史

?开基立业

?建立大清

?统一全国

?步入盛世

?承前启后

?全盛极隆

?嘉道中衰

?外患内忧

?改良中兴

?帝国飘摇

?维新图存

?革命风潮

?王朝后续

3疆域

?领土范围

?行政区划

?藩属国

4政治

?中枢机关

?执行机关

?监察机关

?选官制度

?品级制度

?刑律制度

?地方制度

?国旗与国歌

5军事

?八旗

?绿营和团练

?海军

?新军

?对外战争

6经济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金融

?货币

?赋役

?财政

?土地

7文化

?小说

?诗词

?戏剧

?散文

?绘画

?篆刻

?学术

?哲学

?新学

?史学

?文字狱

8科技

?医学

?地理

?农学

?数学

?水利

?建筑

?铁路

9民族

?华夷之辨

?首崇满洲

?汉族政策

?蒙古政策

?西藏政策

?西南土司

?回族政策

10外交

?外交机构

?中西交流

?中俄关系

?周边关系

?签订条约

11社会

?节庆

?宗族

?学校

?服饰

?人口

12帝王世系

国号

播报

编辑

1605年努尔哈赤第一次称“建州国”,也第一次称“国王”;次年进号“昆都仑汗”(恭敬汗)。 [22]1616年,努尔哈赤建国称覆育列国英明皇帝,国号大金,或称后金,自诩为“北朝”。 [9] [275]清一代自认为满洲国。 [274]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 [23]

关于“大清”的含义,有诸种猜测:其一,从文义上释“清”为“扫清廓清”之义 [24]。其二,清,青也。青为北方信奉萨满教诸族所崇尚,满洲也是笃信萨满的,故取“大清”为号 [24]。也有以“五德说”的观点,明朝为火德,清为水德,以水克火,故名 [25]。东北少数民族研究院的鲍明认为“大清”国号实源自满语中的蒙古语借词“代青”(daicing)。大清国的意思是“上国”(即“至高无上之国”)或“善战之国”。 [26]清史学者刁书仁认为,“清”与“金”字为转音,实际上是以汉字的发音为基础,改换一个发音相似的汉字。 [27]松村润认为这个国号是汉文的,取自《管子·心术下篇》与《内业篇》之“镜大清者,视乎大明”,“鉴于大清,视于大明”,大清即天,大明即日月,天盖过日月。满文写法daicing只是汉字音译。这是在跟明朝对比的思想下制定国号的。 [276]

康熙年间签署的《尼布楚条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中国”作为主权国家的国际条约。尤其是清中叶以后,“中国”或“中华”作为与“大清国”含义相同并可互换的另一个主权国家国名,更是直接与China等词对应,与西方列国在表面对等的主权条约国意义上使用,并得到各种国际条约的中外对照本之习惯性运用与“承认”。《清实录》也将清朝明确表述为“中国”,这表明在官方语境中,“中国”即清朝已为绝大多数人所认可,并成为一种自觉的常态。 [275]

历史

播报

编辑

主词条:清朝历史

开基立业

传说满洲起源于长白山之东北的布库里山下。 [28-29]明初,女真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 [30]后按地域分建州、长白、东海、扈伦四大部分。 [31]清朝统治者为出身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建州女真首领猛哥帖木儿时为明朝建州左卫指挥使, [32]宣德八年(1433年),因部族冲突被害。正统五年(1440年),建州部南移。正统七年(1442年),明廷增设建州右卫,合称“建州三卫”。 [32]南移后,建州女真与明朝交往密切,建州部社会生产力提高,经济繁荣。 [33]

嘉靖三十八年(己未,1559年),努尔哈赤生于建州左卫(今辽宁省新宾县西南)一个奴隶主之家,父塔克世,母喜塔喇氏,努尔哈赤为长子。努尔哈赤的父祖有多人受明廷册封,其本人亦深得明廷信任。青年时,他采松子、挖人参到抚顺马市售卖。后投明辽东守将李成梁,“每战必先登,屡立战功,成梁厚待之。”他对辽东汉区有较深了解,受汉文化一定影响。万历十一年(1583年)初,明军袭击古勒寨阿台驻地时,努尔哈赤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皆遭误杀。 [34] [182]努尔哈赤从朝廷得到的补偿是:三十道敕书、三十匹马以及被任命为建州都督、建州左卫都指挥使。同年,努尔哈赤以祖、父所遗之13副甲胄起兵,开始统一建州女真各部的战争。 [183]他打着替明廷戡乱的旗号,从攻打尼堪外兰开始,经过5年的征战,努尔哈赤相继征服建州女真5部。万历十一年(1583年)五月,努尔哈赤率领部众去攻打尼堪外兰,攻克图伦城。 [184]万历十二年(1584年)正月,努尔哈赤向李岱驻守的兆佳城发动攻击,取胜并生擒李岱。 [185]万历十三年(1585年)二月,努尔哈赤在对苏克苏浒部、董鄂部取得胜利之后,又剑指苏克苏浒部左邻之哲陈部。 [186]万历十四年(1586年),努尔哈赤攻克鹅尔浑,尼堪外兰逃到明朝领地。努尔哈赤请求明边吏押还尼堪外兰,并将他处死。 [187]万历十五年(1587年),努尔哈赤建立佛阿拉城,开始成为女真人政治、军事中心。 [197]万历十六年(1588年),努尔哈赤攻克完颜(王甲)城,消灭了建州女真的最后一个部落完颜部,至此统一建州女真。六月,努尔哈赤正式颁定国政,自称“淑勒贝勒”。

小主,

清太祖努尔哈赤

万历十七年(1589年),努尔哈赤与李成梁重新建立起关系。是年9月,在李成梁的保举推荐下,明廷正式晋封努尔哈赤为建州左卫都督佥事、龙虎将军,成为建州地区最高行政长官。 [282]万历十九年(1591年)正月,努尔哈赤开始挥师向东,攻取鸭绿江路。万历二十年(1592年)2月,日本进攻朝鲜发动“壬辰倭乱”,努尔哈赤请求明廷派他去朝鲜攻打日本。虽未获准,但他却赢得了明廷的信任。此后,努尔哈赤便以“保境安民”为由,对于不受自己节制的女真部落不停地进行讨伐和征剿。同年,努尔哈赤发妻佟佳·哈哈纳扎青去世,努尔哈赤改回原名。到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日本第二次入侵朝鲜的6年间,明廷不断将辽东的兵力调往朝鲜打日本 [283-284],无暇顾及辽东地区的女真人。而努尔哈赤则抓住这一发展良机,采取两面政策,攻打松花江(海西江)流域的海西女真。

因为海西女真势力强大,难以迅速征服,努尔哈赤遂采取远交近攻、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策略。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九月,正当努尔哈赤率兵东向,征讨长白山各部的时候,海西女真叶赫部首领布寨联合乌拉、辉发、哈达及蒙古科尔沁等九部向建州女真发动进攻。双方战于古勒山。古勒山之战中,努尔哈赤集中兵力,攻其主力,大败九部联军,阵斩布寨,生擒乌拉部首领布占泰,从而为其统一战争奠定了基础。 [189]是年末,又相继征服珠舍里路和讷殷路,将长白山部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1597年,蒙古明安贝勒把女儿嫁给35岁的努尔哈赤,表示臣服于努尔哈赤。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正月至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十一月,努尔哈赤连续进兵东海女真,相继征服渥集部的瑚叶路、那木都鲁、绥芬、宁古塔、尼马察、雅兰、乌尔古宸、木伦、西林等路,攻占渥集部东额赫库伦城。东海库尔喀部亦纷纷归附。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正月,努尔哈赤从佛阿拉城迁都到赫图阿拉。这是他从11岁离家后,第一次以一个王者的身份重归故里。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努尔哈赤停止向明廷进贡。明封闭互市二年,使女真大量马匹无处可买,殃及人参也卖不出去,烂掉三十余万斤。为应对明廷封锁,努尔哈赤苦心研究出晒干法,使人参得以保存,价格倍增。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建州攻占乌拉城,乌拉灭亡。对外扩张的同时,努尔哈赤还筑城池、设大臣、定法律、理诉讼, [188]建立八旗制度。八旗制度按军事组织形式,把女真人编制起来,在贵族控制下进行战争和生产活动,是一种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八旗制度促进了女真社会的发展,巩固了努尔哈赤的统治地位。 [33]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是努尔哈赤为建国做准备的最后一年。他最后一次派使臣赴京朝拜,表示对明廷的忠诚,并把孔子请到辽东,兴建佛寺、道观、文庙等七大庙宇,三年后全部竣工。

天命元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国,建元“天命”,国号“金”,史称后金, [9]群臣上尊号为覆育列国英明皇帝, [190]自尊为天命皇帝。帝业由清太祖开创,所以清史中尊努尔哈赤为开国皇帝。 [273]后金国是满族先人继创建渤海国、金国之后建立的第三个地方自治政权。 [281]天命三年(1618年),努尔哈赤发布“七大恨”,誓师伐明。 [191]天命四年(1619年),明军集结全国精锐20万和朝鲜等军队,号称47万大军,向辽东发起进攻,兵分四路进军。 [192]努尔哈赤在萨尔浒一带连破三路明军,歼灭明军约5万人,缴获大量军用物资,明军除行动迟缓的李如柏一路败退幸存外,其余几路被后金全歼。 [193]自此,明朝在东北的统治开始瓦解。又灭亡叶赫,至此海西女真被统一。 [194]

八旗之镶黄旗

努尔哈赤建国时,东海“野人”还有一些部落未被征服。天命二年(1617年),努尔哈赤派兵四百,收抚沿海及海岛诸部。天命三年(1618年),虎尔哈部首领率部众一百户来降,努尔哈赤厚予赏赐。未降各部相继来附。各部俘降人户,均被编入八旗。投附的部落,仍居原地,向后金纳贡。《满文老档》记载天命四年(1619年)的情形说:“从明国以东到海滨,朝鲜以北,蒙古以南,操女真语的诸国(部),在那年都平定了。”(《满文老档》太祖朝卷十三)努尔哈赤征服女真诸部,得以全力来攻打明朝。 [267]

后金在萨尔浒之战后连下开原、铁岭。 [33]天命六年(1621年),努尔哈赤攻占沈阳、辽阳, [195]几年间席卷辽东七十余城。 [35]同年,努尔哈赤迁都辽阳,兴建东京城。天命七年(1622年),夺取辽西重镇广宁。 [36]紧接着后金连陷义州、锦州、大凌河等辽西四十余城堡。熊廷弼、王化贞率明军残部与数十万流民往山海关而去。 [196]天命十年(1625年)春,努尔哈赤迁都沈阳。从此沈阳成为后金的统治中心 [37]。1626年1月,努尔哈赤攻宁远城不下,转攻觉华岛并破之 [285];同年四月,努尔哈赤率军征蒙古内喀尔喀五部 [286]。7月中旬,努尔哈赤身患毒疽,前往清河汤泉疗养,后病逝,终年68岁 [285]。

小主,

建立大清

主词条:皇太极新政、后金攻察哈尔蒙古之战、丙子之役

努尔哈赤死后,第八子皇太极继位,建元“天聪”,皇太极继位之初,后金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外部处境孤立,受到明朝、蒙古、朝鲜的包围。内部由于贵族分权势力的矛盾,冲突日益严重。皇太极逐步建立国家统治机构,取代八旗制度所行使的国家权力。皇太极继续对明朝展开攻势,并联合蒙古各部,势力不断扩大。 [33]

对内,皇太极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促进了后金政权的封建化进程。皇太极继位后颁布《满汉别居令》,提出“治国之要,莫先安民”的主张,宣布“满汉一体毋致异同”,实行“编户为民”政策, [198]下令将大多数汉民庄丁由庄田抽出,“分屯别居”。 [208]汉民由农奴恢复为民户,即原有封建自由民身份,从而缓解了民族矛盾,社会逐渐得到缓和、安定。一改其父屠杀文人的政策,并于当年进行考试。天聪六年(1632年)皇太极废除“与三大贝勒俱南面坐”、共理朝政的旧制,改为自己“南面独坐”,突出汗位独尊地位。继而寻机削除异已,铲除了威胁汗位的三大贝勒势力, [205-207]使汗权得到巩固。仿明制,设内三院、 [202]六部,“停王贝勒领部院事”,独主政务。又设都察院和理藩院,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备的国家机构。 [212-213]

清太宗皇太极

对外,皇太极兴兵攻打朝鲜。天聪元年(1627年)正月初八日,他委派阿敏、岳托、济尔哈朗等六位贝勒,统兵三万进攻朝鲜。 [199]金兵进展迅速,连下城池,势如破竹,不到半个月,就占领了大半个朝鲜,入据旧都平壤,迫使朝鲜国王李倧签订了城下之盟。 [38] [200]皇太极也继续实行攻打明朝的政策。天聪三年(1629年)至次年,皇太极在明朝关宁锦防线难以攻克的情况下率军从蒙古突入内地,攻打北京,史称“己巳之变”。施反间计除掉了明蓟辽督师袁崇焕。林丹汗是后金统一漠南蒙古的主要障碍,因此,后金一方面努力争取科尔沁等部贝勒与后金联合,对付林丹汗的袭掠,分化瓦解林丹汗属下人员,另一方面积极准备大举进攻。 [201] [204]天聪八年(1634年),林丹汗在青海去世。次年(1635年),后金军继续进攻察哈尔余部,林丹汗之子额哲奉母献传国玉玺归降后金。 [203]鄂尔多斯部也为后金所并。至此,漠南蒙古全部统一于后金。 [211]

天聪九年(1635年),皇太极废除旧有族名“诸申”(女真),定族名为“满洲”。崇德元年(1636年)5月,皇太极称帝且改国号“金”为“大清”, [11]改年号为“崇德”, [39]尊为“宽温仁圣皇帝”。 [210]同年,派兵攻打朝鲜。崇德二年(1637年),朝鲜国王李倧被迫投降,称臣纳贡,允诺与明朝断绝往来,并将王子送到盛京(沈阳)为人质,朝鲜正式臣服清朝。 [33]皇太极称帝时,黑龙江流域还有一些从事渔猎的部落,虎尔哈、瓦尔喀、索伦、达斡尔等散处在山河之间。早在天聪八年(1634年),精奇里江畔的达斡尔人巴尔达齐率部归附后金。崇德四年(1639年),清朝派索海等出征。次年,大败博木博果尔兵,攻克雅克萨城。崇德六年(1641年),又派锡特库等出兵追击,博木博果尔在奇洛台(赤塔附近)被擒。索伦编入八旗,称为“新满洲”。在此期间,清兵又先后征服乌札拉、尼满、阿库里等部。原来被称为东海女真的部落均归于清朝统治。皇太极征服漠南蒙古后,随即派遣使臣去漠北喀尔喀蒙古的三大汗处议和。崇德元年(1636年)十一月,车臣汗派遣卫征喇嘛等六人,从者一百五十六人到盛京,叩见皇太极。崇德三年(1638年),土谢图汗、车臣汗、札萨克图汗均遣使来清朝贡,并规定此后每年进贡白马八匹、白驼一只,称为“九白之贡”。漠北蒙古(外蒙古)三汗由此成为清朝的藩部。 [268]自崇德五年(1640年)三月起,发动了松锦之战。明廷派蓟辽总督洪承畴率十三万大军往援锦州祖大寿。皇太极亲自坐镇指挥。崇德七年(1642年)二月十八日松山城陷,明将洪承畴被俘,祖大寿在锦州投降。松锦之战标志着明朝在辽东防御体系的完全崩溃,在关外只剩下宁远一座孤城。 [209]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病死,福临继位,改元“顺治”,由其叔多尔衮摄政。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