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君臣三人愁着以什么理由削藩的时候,西川节度副使刘辟主动递过来了刀子。
实际上,这把刀子是唐宪宗硬塞到他手里的。
公元805年8月,西川节度使韦皋去世,刘辟作为节度副使,率成都将校上表请节度使之职,被唐宪宗拒绝了。他考虑到自己初登帝位,为宁事息人,改授刘辟为剑南西川节度副使,并代理节度使。
刘辟显然还不满足,翌年正月上表请求都统三川之地,唐宪宗不答应。
刘辟于是擅自发兵,把东川节度使李康团团围困在梓州(今四川三台),并在援军到来之前,破城生擒了李康。
此时的朝廷乱成了一锅粥。大部分官员认为蜀地险要,易守难攻,认为出兵征讨太过凶险,建议息事宁人。
但是,宰相杜黄裳坚决主战。并且要求不派宦官监军,将军事指挥权全权委托给神策军使高崇文。
唐宪宗经过深思熟虑后,部分采纳杜黄裳的建议,派高崇文率领神策军五千人开往西川,与山南西道节度使严砺共讨刘辟。同时向派遣拥立他登基的宦官俱文珍担任监军。
唐军连战连捷,迅速收复梓州,攻克成都。刘辟在逃奔吐蕃途中被擒,押解回长安后被族诛。
刘辟也写得一手好诗,全唐诗收录了他的两首登楼望月诗,其中有句云:
圆月当新霁,高楼见最明。素波流粉壁,丹桂拂飞甍……
皎洁三秋月,巍峨百丈楼。下分征客路,上有美人愁。
实际上,朝廷一直在找机会给藩镇硬塞刀子。
公元806年,夏绥银(今陕西、甘肃、内蒙古交接处)节度使韩全义入朝。杜黄裳以他毫无建树为由,勒令其致仕退休。韩全义的外甥、夏绥留后杨惠琳闻讯后立即下令备战,并上表朝廷称夏绥将士拥立他为节度使。但朝廷的征讨部队还未出发,他就被部将刺杀。
这两次针对藩镇的行动算不算成功呢?
很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