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遗存在四川方言的古汉语:?

方言就是古汉语的“活化石”,很多古汉语字词,普通话里已经几乎不用了,但是在不少方言里,还完整地遗存了下来。

今天说说“?”字。

?,普通话音jiù liǔ yú,没查到现代汉语释义,不知道这三个发音分别来源于哪儿。《汉典》里面,只有一段英文解释,翻译为中文:用手感觉或触摸;握住,把手放在上面,抓住。

这段英文的释义,倒是和四川方言的“?liǔ”有点接近。

古代字书是有这个字的。

《康熙字典·手部》:“?,《集韵》力九切,音柳,扪也。”

《集韵·有韵》:“?,扪也。” 扪,音mén,从手门声。本义指执持。执持,即抓住不放。

四川方言中,“?”,音liǔ同柳,词义由“执持”转释义为“用手抓住或拖拉”,又引申为“纠缠”义。今四川话中仍然在使用,还是个日常生活常用字。

近代四川有关文献资料也有记载。

清《西蜀方言》:“莫把我?倒。”

民国二十四年《云阳县志》卷十四《礼俗下·方言上》:“?,跟也。《集韵》?音柳。《蜀语》:‘捉之曰?。’俗谓紧随曰?。”谓纠缠不去也。

《方言大词典》“?”:西南官话③“纠缠”,④“用手勾住或拖拉”,⑦“捉”。

傅崇矩《成都通览·成都之土语方言》:“柳倒,言追索纠缠也。”周芷颖《新成都》第四章第二节《语言》:“柳倒闹:言纠缠也。”这两处“柳”字当为“?”字音借,“柳”本身为名词,无抓住或纠缠义。

《四川方言词典》(王文虎等着)记作“扭”,音niu3,谓“纠缠:这娃儿一天到晚把大人~倒”。《重庆方言词典》也记作“扭”,音liu3,谓“纠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