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志愿军的27个军

朝鲜战争爆发后,朝鲜人民军势如破竹把南朝鲜的军队打的溃不成军,可惜美军在仁川登陆切断朝鲜人民军的军队,使朝鲜战争迅速发生逆转,美国也往我国东北地区投下炸弹,因此我国为了保家卫国和帮助朝鲜人民军,我国组建了志愿军。

抗美援朝是从1950年10月19日首批部队秘密入朝开始,到1953年7月29日双方代表团在板门店举行停战协议标志着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结束,直到1958年10月26日为止志愿军全部撤回国内。

志愿军以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委、邓华任第一副司令员兼第一副政委、洪学智任副司令员兼后方勤务司令部司令员、韩先楚任副司令员、解方任参谋长、杜平任政治部主任。

中国人民志愿军共有6个兵团27个军85个师入朝作战(不包括航空兵和铁路兵等)志愿军总兵力达到了240万人,在最巅峰时我国志愿军一共有135万军人留在朝鲜作战。

在抗美援朝期间,我军一个集团军的人数在四万多到五万多不等。

毕竟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军可是受够了军队缺编的苦,尤其是工农红军的早期阶段和长征期间,我军长期处于人员不足的状态。我军当时为了壮大自己的声势,“大编制小兵团”成为了我军的常态。

我国军队在进行现代化改革之前,一个集团军一般下属3个师,一个集团军的满编人数也应该是3万多人。所以一个师的编制应该是1万多人。

然而在困难时期我军一个师的人数长期在6千到8千左右,在长征和工农红军早期阶段一个师不到两千人是常态。甚至工农红军刚组建时,第7集团军才72个人,可见当时我军所面临的困难。

不过到了抗美援朝时期,我国大陆东部基本统一,国家的运行效率、凝聚力和动员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这让我军终于开始了大量扩军。在抗美援朝打得最激烈的时候,我国的军队规模达到了新中国历史的巅峰,为627万人。

如此巨大的规模我军的编制却没有什么大的改变,所以我军各集团军在当时不仅仅是满编,而是处于超编状态。正常情况下我军一个集团军的编制应该是3万多人到4万人,但在抗美援朝期的中前期阶段志愿军集团军的编制就没有低于4万人的队伍。

在这27个军中,第47军以人的数量位列所有军的兵力第一,这已经达到了两个集团军的规模。最终第47军也取得了毙伤俘敌余人的优异战绩。

第36、37两个军负责抢修机场和警卫任务,所以只有多得兵力,是所有参战军队中,兵力最少的两个军,但是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赫赫有名的“千岁军”15军和“万岁军”38军。他们的兵力并不多,15军人,38军人。但是他们的歼敌人数却超过了自己的兵力总数。15军歼敌人,38军歼敌人。

一直到了抗美援朝后期,志愿军的编制人数才降到正常水平,但也仅限于降到正常水平。在抗美援朝中期的时候,我国因为国内的稳定和朝鲜战场上的优势,在国内对军队进行了精简化,因此抗美援朝后期入朝作战的志愿军各军都处于满编状态,人数在3.6万到4万之间。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划分了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北、西南六大行政区,实行党政军一体化管理。

1950年8月,野战军番号已全部撤销,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说,志愿军不是来自五大野战军,而是六大军区的部队,但人们还是习惯于以五大野战军来划分。

比较特殊的是华北野战军。

1948年5月1日,党中央正式在西柏坡办公,中央前委、工委、后委即行撤销;

5月20日,晋察冀军区、晋冀鲁豫军区合并为华北军区;

5月27日,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移驻西柏坡。

华北军区成立后,原晋冀鲁豫第8、13、14纵队列入华北军区建制。

5月到7月,又以原晋冀鲁豫的二级军区太岳军区部队组建了第15纵队。当时,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军区下辖华北第一、第二兵团,全区部队42万余人,民兵110万余人。

1948年8月,组建了华北第三兵团。

从华北军区成立的初衷看,主要承担的是与傅作义和阎锡山部队作战的任务。

1948年11月1日,中央军委下发《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以地区命名了西北、中原、华东、东北野战军,并规定了兵团、纵队、旅、团的番号。由此,就有了四大野战军的说法。

1949年1月15日,军委下达《关于野战军番号改按序数排列的决定》,将原西北野战军改称为第一野战军,由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将原中原野战军改称为第二野战军,由刘伯承任司令员;将原华东野战军改称为第三野战军,由陈毅任司令员兼政委;将原东北野战军改称为第四野战军,由林彪任司令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同时还将原华北军区的部队改编为华北野战军,由聂荣臻担任司令员,作为直属军委统帅战略机动部队。

华北三个兵团直属军委指挥,用于战略机动,策应其他战略区的斗争需要。

1949年3月,中央机关迁往北京。不久,华北野战部队解放太原,华北再无大的战事,第十八、第十九兵团西调一野,仅留第二十兵团守卫京津重地。

各野战军下辖兵团如下。

一野:1、2、18、19和22五个兵团;

二野:3、4、5三个兵团;

三野:7、8、9、10四个兵团;

四野:12、13、14、15、21五个兵团;

华北野战军:20、23两个兵团。

19个兵团中21、22、23三个兵团是由原国军起义改编而成的,18和19兵团原来属于华北军区但后面划给一野了。

扶郿战役后,第19兵团与一野第1、第2兵团进军大西北,第18兵团与一野第7军南下剑门关,配合二野解放大西南,又转属西南军区。

四野南下后,留在东北的只有最后成立的第42军(东野5纵),解放后第42军原准备集体转业搞农业建设。朝鲜战争爆发后,高岗紧急将吴瑞林找来,当得知42军有5万人马,装备齐全,心里一块石头方才落下。

1950年7月7日,军委决定以第13兵团(辖第38、第39、第40军)为主组建东北边防军,除该兵团位于中原腹地京汉铁路附近,便于调运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第13兵团是东北四野的老部队,熟悉当地情况,战斗力也强,更有利于执行新的任务。

不久,第13兵团紧急调往东北,组建了东北边防军。东北边防军由38军、39军、40军、42军、炮兵第1、第2、第8师三个师,高射炮、工兵、战车等部队组成,共25.5万人,驻扎在鸭绿江畔。

当时,原准备再调46军去东北,林彪考虑46军正在剿匪,任务繁重,建议改调第50军,并说该军战力不输于46军。首批入朝的6个军中,除来自华北的66军,其余均来自四野。

第38军,军长梁兴初,后江拥辉,政委刘西元,下辖三个师,第112师师长杨大易、政委李际泰,第113师师长江潮、政委于敬山,第114师师长翟仲禹、政委李伟,入朝兵力4.4万余人。入朝时间1950年10月19日,回国时间1953年7月10日。

梁兴初,此人是铁匠出身,一骨子不服输的狠劲,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梁兴初率领38军在第二次战役中出色地完成了作战任务,获得了肯定,在全军通令嘉奖38军为“万岁军”,从此以后38军名震天下。作为军长的梁兴初在1955年的授衔仪式上被授予中将军衔。

第39军,军长吴信泉,后张竭诚代任,政委徐斌洲,下辖三个师,入朝兵力5万余人。第115师师长王良太、政委沈铁兵,第116师师长汪洋、政委石瑛,第117师师长张竭诚、政委李少元。入朝时间1950年10月19日,回国时间1953年5月7日。

吴信泉,他在1950年刚入朝鲜时,率领39军打赢了云山之战,几乎全歼美军,令西方媒体大吃一惊,就连麦克阿瑟也称吴信泉是“可怕的敌人”。在授衔仪式上,他被授予了中将军衔。

第40军,军长温玉成,政委袁升平,下辖三个师,入朝兵力4.8万余人。第118师师长邓岳、政委张玉华,第119师师长徐国夫、政委刘光涛,第120师师长罗春生、政委张海棠。入朝时间1950年10月19日,回国时间1953年7月。

温玉成,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率领40军多次击败美韩联军,据战后统计,40军共消灭敌人4万多人,自身伤亡两万多人,凭借出色的战功,温玉成在授衔仪式上被授予中将军衔。

这三个军,是解放战场上,第四野战军最精锐的部队,被称赞为四野的三把利刃。

除了这三把尖刀外,在1950年,还有第42军、第66军、第50军也都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第42军,军长吴瑞林、政委周彪,下辖三个师,入朝兵力5万余人。第124师师长苏克之、政委季铁中,第125师师长王道全、政委谭文邦,第126师师长黄经耀、政委车学藻。入朝时间1950年10月19日,回国时间1952年10月30日。

吴瑞林,他率领42军在第一次战役中与美陆军第一师展开对决,歼敌一千人,在后来的战役中42军协助友军多次对敌人发起了猛烈的进攻。1955年他被授予中将军衔。

第66军,军长萧新槐、政委王紫峰,下辖三个师,入朝兵力4万余人。第196师师长杨有山、政委智生元,第197师师长成少甫、政委钟炳昌,第198师师长宋玉林、政委黄连秋。入朝时间1950年10月25日,回国时间1951年4月10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肖新槐,是华北军区的将领,第66军是华北战场第一个入朝作战的军,打得一次比一次好,打得很辛苦,越战越强。肖新槐因为身体的原因,长期带病作战,肝胆管结石很严重,却长期得不到很好的治疗。到大授衔那一年,肖新槐不得不免职休养,虽然如此,他仍然被授予中将。

第50军,军长曾泽生、政委徐文烈,下辖三个师,入朝兵力3.3万余人。第148师师长赵鹤亭、政委陈一震,第149师师长陇耀、政委金振钟,第150师师长王家善、政委李冠元。入朝时间1950年10月26日,回国时间1951年4月12日,入朝时间1951年7月,回国时间1955年4月19日。

曾泽生,这是一支原国民党军队,在解放战争时期起义接受改编成为第50军。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支在解放战争中表现平平的军队能够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表现出色,让敌人害怕。50军参加过大小和岛空战,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歼敌一万多人。作为军长的曾泽生在1955年的授衔仪式上被授予中将军衔。

这三个军,在解放战场上的综合作战能力,以及立下的战功,比不上第38军,第39军,第40军。但在两年零九个月的援朝战争中,42军,66军,50军都发挥了很重要作用,他们在各自军长的率领下,打得敌人落花流水,尤其是第42军与第50军战绩最佳,成为志愿军十大王牌军之一。

当时东北边防军司令兼政委粟裕因病未到位,副司令肖劲光和副政委肖华因事不能前来,这样,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整个东北边防军的各项工作和准备,就由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高岗临时统一组织和指挥。

从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到7月7日我们研究决定成立东北边防军,再到10月19日入朝,满打满算三个月多一点的时间。25万大军入朝作战,竟然在这短短的三个月内便基本完成了一切准备。这在现在想来,都是不可思议的,也是无法想象的。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的时间是1950年10月,结束的时间是1953年7月,前后共计两年零九个月。在这两年零九个月的援朝战争中,人民志愿军参战的兵力达到135万。同时,投入的常规作战部队,不包括航空兵和铁道兵,共有27个军,而且都是解放战争时期,各大野战军的精锐之师。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批参战部队渡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第一批参战的志愿军第13兵团,共有6个军,分别是第38军,第39军,第40军,第42军,第50军,第66军。

第一次战役,40军首战两水洞,39军云山攻歼打败美骑兵第一师,这两个军表现最好。另一大主力第38军因为情报失误,错失战机,之后又忙着打小仗抓俘虏,耽误了向敌后穿插断敌退路。虽然抓的俘虏最多,但战后受到彭总的批评。

第42军在东线阻击,先抗击南朝鲜军,继而抗击美陆战一师。在美军的强大火力下阵地丢失,但随后又顽强地恢复阵地,打得也不错。

第二次战役,第39、40军表现依然亮眼,第42军中规中矩,最高光的是第38军,打出了“万岁军”的光荣。

38军在第一次战役后受到狠批,但是第50军在前两次战役的表现,是批评都懒得批评。

此前,第50军经过精简整编,部队由5.8万余减至3.3万余人。1950年9月下旬,接军委令,50军紧急收拢分散在湖北执行剿匪、水利建设、农业生产的部队,乘车北上。抵达东北后,根据东北军区命令,当年不参战,武器上交,全军成建制地改为炮兵。10月24日晚10点,接高岗急令,马上恢复原装备,即刻乘派来的火车赶赴鸭绿江。

第一列火车刚到集安,在没有地图、没有翻译、没有向导、没有进行动员、没有供给准备的情况下,又接令紧急过江。10月29日,第50军到达指定地域,担任志愿军预备队。由于敌人大部已被友军打垮,敌军溃退,50军在第一次战役并未有太大表现机会。

第二次战役,第50军行动迟缓,兵力不集中,数次放跑了敌人,错过了歼敌机会。

第50军的问题,除了是起义部队因素外,更主要的是准备仓促。该军10月初到东北后并未编入志愿军序列,而是归东北军区指挥。就是在需要一个军掩护安东后方交通线并担任预备队时,军委也是从千里之外调来了正在搞生产的66军。

大军南下时,因要进入湖北、四川等山区作战,50军原有的一个榴弹炮营做了轻装处理。进入四川作战期间,四野首长明确指示,要将缴获的装备物资尽量让给一野、二野的老大哥部队。回师湖北后,又将缴获的一些火炮交给三野部队用于解放舟山群岛。因而,第50军的火炮不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除此之外,起义后多数起义军官和士兵多共2490人进入华北军政大学学习,1949年9月毕业后仅有575人分回50军,其余分到四野其他部队。

当时,50军军事指挥员缺额很大,各级司令部的参谋人员缺编更大。军部缺副军长和副政委,3个步兵师缺2个师长、2个副政委、3个司令部副参谋长、2个政治部副主任、2个供给部长,团以下更不用说,很多基层指挥员是从起义士兵中刚刚提拔,缺少作战经验。

由于未来得及做动员就匆匆上了战场,加之是起义部队的因素,出现了畏敌怯战。此后,50军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思想整顿,总部调蔡正国就任50军副军长,并调整了个别思想右倾的团以下军事主官。

第三次战役,表现最亮眼的是第39军116师突破临津江,堪称教科书级别的攻击行动。

第50军也打了翻身仗,一举歼灭了英29旅奥斯特来复枪团第一营,及配属的坦克部队四百余人,其中毙伤敌200余人,俘虏敌少校营长柯尼斯以下官兵227人,炸毁敌坦克和装甲车27辆、汽车3辆,缴获坦克4辆、装甲车3辆、汽车18辆、榴弹炮2门。

此外,美军第9装甲炮兵营也遭遇了50军149师的袭击,损失了4门M40 155毫米自行火炮,不过这部分未列入50军此战的战果。

英军的编制很特别,每个步兵团两个营,其中1营在前方战斗,2营留国内整训。英军的一个步兵营有1400余人,相当于一个小团。此战歼敌人数不到一个营,击毁坦克装甲车辆和火炮不足一个坦克营但远超一个步兵营,因而,此战第50军歼灭的可说是一个英美混合装甲步兵营。

第四次战役,我军西顶东放。

西线由38军、50军和人民军一军团抗击美一军、美九军的进攻。50军表现依然不错。50军虽然付出了重大牺牲,但最终未能抵御住美军攻势,被迫撤至汉江北岸。由于损失过大,战后50军撤回国内整补,7月再次入朝,11月组织了四次渡海作战,收复朝鲜西海岸大小和岛等十余个岛屿。

独自留在南岸的第38军,打出了很强的战斗力。

东线主力发起横城反击战,39、40、42军表现都不错,但由于情报有误和过于轻敌,对砥平里的攻击,40、42军未能派出本军的主力师,仅39军派出的115师攻进美军主阵地,但孤掌难鸣,此战失利。

第五次战役,39军、40军配属9兵团作战,参加了第一阶段攻势,虽然是副攻,但表现都不错。

在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结束后,敌人不断增兵,为了应对第二次战役,志司急电派兵增援,在这样的背景下,宋时轮将军率领的第九兵团麾下3个军,投入抗美援朝战争。部队番号分别是第20军、第26军、第27军。这3个军,都是来自第三野战军的王牌劲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