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种事情,按照朱元璋制定的贪污法律,贪三十两,就可以剥皮充草了。
如果把这个盖子揭开,这些人全部都要被处死的。
既然皇帝知道了这件事情,看起来也没有生气,反而过来询问自己关于工匠的问题。
“臣以为工匠者,乃国之能士,其技艺关乎诸多国事以及民生。
如建造宫室殿宇、水利拱桥、农耕工具、生活用具、各种珍宝,都离不开工匠。
是以,臣以为工匠之能,是以国之柱石,也不为过。”
“嗯,老大人所言甚是。那不知老大人对于我朝匠籍制度,如何看?”
“陛下圣明,臣以为国朝初立,百废待兴,国库空虚。
太祖制定匠籍之制严整,工匠悉归朝廷征调,乃是明智之举。
如营造宏伟壮丽之紫禁城时,万千工匠齐聚,木匠精雕细琢梁枋斗拱,石匠锤凿打磨基石栏板。
其应役于宫室营造、器用制作诸般事务,虽无偿而劳,然彼时之大兴土木、整军经武皆赖工匠之力,方使我朝气象初成。
洪武年间,军器局之工匠日夜赶制兵械,为稳固边防、征伐不臣提供精良装备。
此皆赖太祖之威德,能驱策群匠效命,然亦使工匠几无自由,如在樊笼,仅为达成朝廷之需而存。
其能只属官府专有,对于民间手工业产生了严重的限制,虽然在于农桑之事有所提升。
但,工匠之能对于,天下之利,没有显现。
是以,臣以为,如今陛下需要放开对于工匠的限制。”
朱允炆听完严镇直的说法之后,点了点头。
这个时代的官员,能在皇帝态度不明的情况之下,还能说出这样的观点,已经算是忠臣良将了。
同时,严镇直的观点之中,还有一些反对现在匠籍制度的。
能在这个时间节点,反对朱元璋定下的政策,这样官员已经算是头铁了。
朱允炆在心中,不得不佩服严震直这样的老臣。
“老大人也认为,现在的匠籍制度,对于工匠是有所限制的。”
听到朱允炆略带欣喜的声音,心中也是一惊。
本来今日从进大殿开始,朱允炆把营缮司的不法行为拿给自己看,严震直就已经打算引咎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