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岭南歌后”-15

对于北京市场,沈青妮所起到的作用只是抛砖引玉,真正触动蒋少卿的是两个人。

第一个是何浩天,蒋少卿永远都不会忘记这个人,原本是可以和陈晓娜一样,在他的推动下成为令人羡慕的明星,但是在《星空》之后,他就单方面提出了解约,他给到蒋少卿的理由只有一个,自己想做纯粹的音乐,不想披上商业的枷锁。

蒋少卿很能理解他的想法,但是作为一名商人,他又不愿意放弃这样的宝贝。从销售数字上来说,《星空》超过了当时绝大多数男歌手的销量,而何浩天也很容易成为一匹令同行羡慕的“黑马”,但是这些都没有留下何浩天,似乎没有什么能阻挡这孩子那颗驰骋疆场的心。

为这件事,当时蒋少卿纠结了许久,按正常解约,无论哪方面单方提出,都要向对方支付一大笔赔偿金的。蒋少卿知道何浩天的家庭情况,更知道这孩子内心的干净,他不想因为那笔赔偿金而结束了一位歌手的前途,最终还是忍痛割爱放何浩天离开了“大成”。他还清楚记得,何浩天在离开“大成”那天,转身对自己深深鞠躬的情景。

事隔多年,没想到会在工体一家酒吧遇见何浩天,这让蒋少卿多少有些感慨。

台上的何浩天正唱着自己的歌,是沈青妮最喜欢的“工体歌手”之一。在这里的歌手大多不会与任何公司签约,他们会在固定的场所、固定的时间里演唱自己的作品,酒吧会根据上座率来与他们分成,这也是“工体歌手”唯一的经济来源,不管多受欢迎,所赚钱两不过能解决方寸之所和一日三餐罢了。但是很奇怪,即使是这样,“工体歌手”依旧会坚守在原地,或许这就是他们所言的“理想”,人为了“理想”是需要牺牲和付出的。

不管是创作还是唱功,何浩天都是进步很大的,与《星空》相比,成熟了许多,但也少了许多当初打动蒋少卿的东西,那种青涩感与“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洒脱,早已被现实褪去。此时,在蒋少卿的眼中,何浩天已经不再是那个唱《星空》的少年,唯一令蒋少卿感到欣慰的是,何浩天身上的那种干净还在。

让蒋少卿意外的是,沈青妮与何浩天却似老朋友一般相熟,当何浩天重新站在自己面前时,何浩天的第一句话居然是:

“蒋总,世界真小,没想到我最喜欢的青妮姐姐居然是你的妻子!”

这个时候蒋少卿才知道,沈青妮为什么一直呆在北京,任凭自己怎么劝都不愿意迁至广州了。

何浩天告诉他,不仅自己,几乎工体所有的驻唱歌手都认识沈青妮,“青妮姐”是这些歌手对她的集体称谓,是一份认同,也是一份尊敬。

这些年,当蒋少卿拼尽全力在广州建立自己的商业王国时,沈青妮却在北京为他广结善缘,之所以会被“工体歌手”们尊称为“青妮姐”,除了沈青妮等人温和的性格之外,不管是谁,但凡是遇到困难,只要被她知道,不管对方是谁,她都会出手相助,并且从不会主动追讨。她的资助,成就了很多优秀歌手,这在“工体圈”早就成了佳话。

再说另一个人,叶满森。

在与“大成唱片”较量战败后,他原本是想结束掉“生森唱片”的所有业务,专心回到香港经营传统行业的,戴希萌的一通电话让他义无反顾地飞到了北京,没多久就把整个“生森唱片”迁至北京。

原本,叶满森手握戴希萌在广州唱片市场是可以杀出一片天地的,无奈,孟涛与徐前进之争差点葬送了“生森唱片”,幸好后来发现了徐前进好赌,之后踢徐前进出局,才稳住了阵涛。

一番内耗,“生森唱片”却失去了市场机会,虽然戴希萌的第一张唱片市场反响还不错,但是内耗令戴希萌对公司失去了信心,再加上那时正好北京的朋友打电话来邀请她回京组建乐队,她想也没想,就答应了。

当戴希萌把自己打算回京发展的想法告诉叶满森之后,叶满森并不同意。戴希萌告诉他,自己已经决定的事从来就不会有人可以改变,即便是要赔钱给公司,自己也是要离开的,再加上公司经孟涛和徐前进这么一折腾,大家早就没了斗志,耗下去,只会两败俱伤。

叶满森虽说是个商人,但也是个至情之人,他欣赏戴希萌,不然当年也不会替她出头摆平吉他手。从商人的角度来说,他又不能就这样放掉戴希萌,毕竟自己在她身上投入的精力不小,虽说那张唱片也让他小赚了一笔,但是还是不能弥补其他方面的亏空,再加上叶满森当时手中的牌不多,孟涛后来也签了一些歌手,但是在他看来都是些平庸之辈,成不了大的气候,唯有戴希萌,能扛起“生森唱片”这面大旗。

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