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靖微笑着点了点头,恭敬地回答道:“老大爷,您的提议我深感荣幸。我也一直对书法怀有敬畏之心,虽然不敢与您相提并论,但我也愿意献丑一试。希望您能指点一二,让我有所进步。”
老大爷闻言,也微笑着起身,他的眼中闪烁着期待与赞赏。他笑盈盈地走向一旁,开始准备文房四宝。他细心地铺平了一张上等的宣纸,那宣纸洁白如雪,细腻如丝,仿佛能承载住世间所有的美好。接着,他拿起砚台,开始研磨墨块,那墨香随着研墨的动作渐渐弥漫开来,充满了整个书房。
郭靖见状,也丝毫不客气,他朝着书桌走了过去,站在桌前,目光如炬。等老大爷将宣纸铺平,将墨研磨完毕,他也挑选了一只中等粗细的羊毫笔。那只笔笔杆光滑如玉,笔毛柔软而富有弹性,仿佛能随着他的心意舞动。
当郭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羊毫笔时,老大爷的眼中不禁闪过一丝惊艳。他深知,羊毫笔以其柔软且富有弹性的特性,对书法家的技巧要求极高,能够驾驭羊毫笔的人,书法造诣往往不浅。因此,老大爷对郭靖的书法功底不禁更加期待。
随即,老大爷爽快地让开了位置,让郭靖在这六尺的书桌上尽情施展才华。郭靖深吸一口气,凝神静气,提起笔来,轻轻地在砚台上沾了沾墨。只是这一轻微的试墨动作,郭靖便立刻感受到了这墨的非凡品质——这是上等的李墨,其色泽深邃,墨香四溢,触感柔润丝滑。
郭靖深深地定了定神,心中默诵着那首脍炙人口的词作,随后他提起笔,毫不犹豫地开始书写。笔尖轻触宣纸,墨水迅速渗透,字迹渐渐浮现。他写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那字句仿佛带着一股豪情与不羁,跃然纸上。
随着他的笔触,书房内仿佛响起了竹林间风吹雨打的声音,而那“莫听”二字,又仿佛是他内心的坚定与从容。他继续挥毫,写下:“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每一个字都如同游龙在纸上游走,带着一股飞扬跋扈的气势。
笔尖在纸上飞快地移动,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是在诉说着苏东坡那波澜壮阔的一生。不一会儿,这上半阕的“定风波”便已经书写完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郭靖在完成了上半阕的“定风波”后,笔锋微微一转,仿佛换了一种心境,开始书写下半句。他写到:“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笔尖在宣纸上轻轻滑动,仿佛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春风料峭,带着一丝寒意,吹醒了微醺的醉意。而远处的山头,斜阳如血,正温暖地迎接着归来的人。
郭靖的笔触愈发流畅,字迹也愈发遒劲有力。他继续写到:“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最后一句,如同一声长叹,又似一种超脱。他回首过去,那些曾经的风风雨雨、坎坷崎岖,如今看来都已烟消云散。而此刻的他,归去时,心中已没有了风雨的阴霾,也没有了晴天的浮躁,只剩下一种平和与宁静。
整幅作品完成后,书房内陷入了短暂的寂静。老陶老大爷凝视着眼前的书法作品,眼中流露出难以言表的赞赏与钦佩。只见郭靖起笔时,行云流水般自如,笔走龙蛇,铁划银钩,每一个动作都显得如此得心应手,仿佛与笔、墨、纸融为一体。而当他的笔尖触及宣纸,墨水随之流淌,那字迹便如龙在飞,每一个字都充满了生命力,透露出对自由的向往与渴望。
随着郭靖的笔触深入,作品的下半部分更是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风格。他的笔锋突变,仿佛承载了快意恩仇的江湖情怀,每一个字都透露出一种看破人间的孤独与坚韧。这种孤独并非消极的哀怨,而是一种超脱的洒脱与自在。同时,字中还蕴含着一股疾风知劲草的坚韧与期盼,仿佛预示着风雨过后必将迎来彩虹。
当郭靖终于提笔收手,完成了这幅作品时,陶老大爷才如梦初醒般地大声喝彩:“好!”他的掌声如雷鸣般响起,充满了对郭靖才华的肯定与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