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你就等着我的好消息吧,你过年回来的时候咱们村应该都分完地了。”

——

1982年。

锦衣行已经拓展成了两家。

虽然变化不是很大,但周兴然三人已经不靠锦衣行挣钱了。

当初在百货大楼安插的职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自从周兴然跟店员们说过找到新客户可以获得的高额提成后,店员们就变得非常主动。

在百货大楼驻守时,不再等着客人找上门,而是非常主动地寻找客人,看谁像做生意的、干个体的,都要上去聊两句,推销一下衣服。

这样还真谈成了两个。

还有一些人本来没有这个意向,甚至不是干个体的,驻守百货大楼的销售员东拉西扯,卖力描绘干个体是多么的挣钱、有多么的轻松,被拉住的人渐渐的也产生了干个体的念头。

至于做什么生意?自然是卖衣服。

衣服的来源就从周兴然这里进货。

对于拉到客户的店员,周兴然信守承诺,该给的钱一毛都不会少给。

第一个来个客户的店员是陈秋水,周兴然有意将她立为榜样,直接给了20%的最高提成。

百货大楼的这个工作也变成了欢迎那个岗位,店里的几个人为了抢这个岗位差点打起来。

还是徐胜发挥了店长的作用,从中调停,又安排了值班表,每人一个月轮换着去,但她没有给自己排班,自动放弃了这个岗位。

给出的理由是锦衣行这里离不了人,她作为店长,当然是要驻守大本营,好好管理锦衣行。

店里一些人对她这个说法不屑一顾,说到底锦衣行就是一个小门店,能开多长时间还不一定呢。

而且锦衣行现在除了三个老板,徐胜这个店长已经是最高职位了,这么费心,难道老板还能拿出一股分成给她吗?

当店长每个月的工资虽多,但已经比不上拉到新客户的人了。

如果他们是店长,一定会给自己排班,一边拿拉客户的提成,一边拿店长的工资,说不定月入上千不再是白日梦。

可不管心里怎么想,怎么吐槽徐胜的假清高,徐胜的安排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

店员们也就不闹腾了、服从安排。

让背地里一直观察的周兴然三人都放下心来,为了奖励徐胜,当月还给她发了三十块钱的奖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