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遗存在四川方言中的古汉语:“凊”和“疱”

唐·柳宗元《天对》:“凊温燠寒,迭出于时。”

章太炎 《新方言·释天》: “福州谓寒为凊,若通语言冷矣。”李如龙指出: 福州话说 “凊”或者“冻”,福州话也说冷为 “凊”,与四川方言相似。

川籍教授孙和平指出: “凊,成都、云阳等地读qiàn。四川不少地方把ian韵读作in韵,或将in韵读作ian韵。如棉裤的棉读作min,发钱的钱读作qin等。”

笔者理解:四川方言与福州话把“冷”说成“凊”的情况还存在较大差异。

四川方言也说“冷”,但“冷”是直观感受的“冷”,主要用于形容气候或温度变化。如:冬天通常很冷;饭冷了。“凊”一般指冷的结果,如“好冷哦,脚杆冷倒冰凊!”;或触感,如“这水好凊!”

看起来有点绕,还是用例句说明。

1、(川)天冷了。(普)天凉了。

2、(川)饭冷了。(普)饭凉了。

上述例子,四川话不说“凊”。

3、(川)好冷哦!脚杆冷倒冰凊!(普)真冷啊!脚都冰凉了。

4、(川)这水冰凊!或:这水好凊!(普)这水好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