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百姓被无罪释放,对林羽和苏瑾感恩戴德。
一位年轻的后生激动地说道:“恩公,若非汝等,吾等众人便冤死矣。汝等乃吾等之救命恩人也!”
林羽站在衙门门口,望着欢呼雀跃的百姓,心中却毫无轻松之感。
这只是一个小小的胜利,大宋面临的难题犹如重重山峦,横亘在前方。
随后,他们将目光转向黄河改道的应对策略。
林羽四处打听,得知在江南水乡有一位名叫陈禹的治水高手。
此人曾成功治理过当地的多条河流,声名远播。
林羽不顾路途遥远,踏上了前往江南的艰难旅程。
江南的水乡,河道纵横交错,白墙黑瓦的民居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河边。
林羽在一座宁静的小镇找到了陈禹。
陈禹是一位面容和蔼、衣着质朴的老者,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却也沉淀了他丰富的治水经验。
他对林羽的到来感到有些意外。
林羽诚恳地向他阐述了大宋黄河的危机,言辞恳切地请求他出山相助。
陈禹沉思片刻后,缓缓说:“林公子,黄河水患非同寻常,吾虽有一些治水经验,但黄河情况更为繁杂。不过,吾愿意竭尽所能,为大宋百姓贡献一份力量。”
林羽带着陈禹返回北方。
一路上,他们或骑马,或乘船,日夜兼程。
途中,他们不断探讨着治水的方案。
陈禹提出,要先对黄河的河道进行全面的勘察,绘制详细的地图,然后根据不同地段的状况,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
比如,在水流湍急的虎牢关地段,可以修建坚固的石堤,抵御洪水的冲击;
在泥沙淤积严重的开封府附近,可以采用疏导的方法,开挖新的河道,引导泥沙分流。
然而,当他们回到北方的黄河岸边,准备实施治水方案时,却遭遇了重重阻碍。
当地的一群地主乡绅,像张老爷、刘员外等人,那是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
张老爷皱着眉头,在自家的大堂里来回踱步,对着一旁的刘员外说:“这治水工程可万万不能在吾等这儿搞,那得占了吾等多少好地啊,往后的收成和钱财可就都没咯!”
刘员外连连点头,应和:“张老爷所言极是,吾等得想法子阻止!”
于是,他们纷纷跳了出来,坚决反对。
在一个昏暗的密室里,张老爷压低声音对刘员外说:“吾已备好厚礼,不日便去贿赂那黄河堤坝督办赵大人,让其想想办法。”
刘员外眼睛一亮:“此计甚妙!”
不久,他们暗中买通了赵大人等地方官员。
赵大人坐在衙门里,对着前来汇报治水工程进展的林羽和陈禹,把脸一拉,阴阳怪气:“这工程啊,万万急不得!且不说占用土地事儿,就是这人力、物力,也得好好斟酌斟酌。”
林羽据理力争:“大人,黄河水患刻不容缓,若再不治理,百姓将遭殃啊!”
赵大人却摆摆手:“莫要再说,此事容后再议!”
林羽和陈禹无奈走出衙门。
陈禹长叹一口气:“这可如何是好?”
林羽咬咬牙:“不行,吾等再去别处想想办法!”
就这样,他们四处奔波,鞋子都磨破了几双。
可每次都是满怀希望而去,失望而归。
工程的进展极其缓慢,几乎停滞不前。
工地上,原本热火朝天的景象变得冷冷清清。
只有那未完工的堤坝孤零零地立在那里。
林羽的思绪仿佛陷入了一片黑暗的泥潭。
他仿佛看到黄河的洪水已然汹涌而来,如同一只咆哮的巨兽,瞬间淹没了大片的农田和村庄。
而他们却被困在这重重障碍之中,无法动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灾难降临。
但他绝不甘心就此放弃!
林羽决定再次前往汴京,向宋徽宗赵佶上书,请求皇帝的支持。
在汴京那巍峨壮观、金碧辉煌的皇宫里,林羽昂首挺胸地站在大殿之上。
他目光坚定,身姿挺拔,面对高高在上的皇帝,慷慨激昂地陈词。